我讨厌内置锂电池

从某些角度讲,我是一个保守派。 就比如各种家用小电器,电动剃须刀、电动冲牙器,还有玩具之类的,我就非常不喜欢内置锂电池款的。 虽说内置电池可以省下买 5 号 7 号电池的钱,但真正使用的时候就就会发现这几个问题: 急着用的时候,发现没电了,要充电,这类小电器 99.99% 没有快充,至少得充半小时,然后使用三分钟; 电器的寿命往往很长,而锂电池的寿命则是有限的,内置锂电池的寿命限制了电器的寿命,本来能传三代的,现在只能循环几百次了; 相当一部分的产品(尤其是一些老牌子)用的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充电线,Micro-USB 的、Mini-USB 的,甚至还有那种小圆孔的,真到充电的时候,找不到线了,那就只能下线了。 所以,现在还在坚持使用 5 号电池、7 号电池的电子产品、家用小电器,我是十分欣赏的,我也是一贯坚持优先选择无内置电池款的产品。 像电视遥控器这类两节电池用几年的产品,普通碱性电池没啥问题。但如果长期使用高功率电器的话,电池的消耗确实是个问题。 我最常用的电池牌子是金霸王,5 号电池一节要 2~3 元,平均以 2.5 元计算,以我每日使用的冲牙器为例,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换一次电池,两节电池就要 5 元,一年就是 5 x 12 = 60 元,三年就是 180 元。 所以,可充电的 5 号电池就成了我的必需品。 研究了一下,我选择了京东京造的这款 1.5v 恒压、支持 Type-C 充电的电池。 PS 一下,京东京造的东西我买过好几件,品质还是非常不错的,总体来说比隔壁网易严选家还要强一些。 4 节 3000 毫安时充电电池 + Type-C 充电器,99 元,可 1000 次循环。 对比了一下金霸王的容量 2000 毫安时左右(网络搜索结果,如果不对请留言),即使打七折,一次循环也抵得上一节新电池,相当于 4000 节电池,额外还送一个充电器,就当抵电费了。 算一下 99 ÷ 4000 = 0.2475,也就是说相当于一节电池两毛五,相比金霸王碱性电池两块五,节省了 90%,直接打骨折,真正的老抠比直呼内行。 ...

September 28, 2023

用户体验杀手——开屏广告

作为中国人,开屏广告实在是太熟悉了,以至于见到没有开屏广告的 App 都要感慨一番。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昨天在某快餐门店排队,无聊之余决定看会电子书,于是打开 iReader App,应用启动,一副很具有读书沉浸感的启动页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书。 结果应用启动(大概 2 秒)后立马给我呈现了一张开屏广告,让我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由于是单手持手机,在手机屏幕尺寸普遍大于 5 寸的今天,右上角的 “跳过 5”(截图时已经剩余 4 秒,不要计较)不得不让我拿出另一只手去点击。 又由于我的手指较大,这个跳过按钮又特别小,看到广告的心情又比较浮躁,一不留神点歪了就跳转到广告主的落地页去了,最后不得不点击返回才进入主界面。 这个过程熟悉不熟悉?刺激不刺激? 当今国内 App 的生态,已经到了可以肆意强奸用户的程度,这也算是国内的特色吧。 作为一个读书的应用,掌阅内置图书商城,主要的营收应该也不在开屏的这个广告吧?再说了,内部那么多地方可以放广告,为什么偏偏还要在启动页结束后搞个开屏广告呢?凭啥呢? 凭国内的用户好欺负呗。 为了那么点蝇头小利,就可以牺牲设计师的辛辛苦苦设计的出来的充满阅读氛围的启动页,甚至牺牲付费用户的体验(没错,我是付费用户,但以后不会再付费了),这家公司的格局也就这么大了。 相比之下,那些国际化 App 诸如 Twitter、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包括 Google 全家桶等无一有此恶劣行径。 或许,在他们的眼里,根本不知道也不容许这只"苍蝇"的存在吧。 当然,国内也有做得不错的。比如代表国内 App 体验上限的微信(对,你没看错,这次我是在夸微信)、逼格满满的星巴克 App、小清新的一鸣真鲜奶吧 inm App 等等,我觉得他们的产品体验和专业度值得国内的同行们效仿。 有人说,支付宝也没有开屏广告啊,你为什么不夸夸呢? 我不夸支付宝的原因很简单,看看它现在的 ICON 就知道了。 抄袭了 iPhone 的刘海屏暂且不表,能把 ICON 敢改这么丑的(并且涉嫌**),除了阿里系其他人办不到,毕竟这得要多大的勇气啊! 所以为啥不放开屏广告就很好猜了。既然支付宝根本不 Care 设计,为什么要 Care 用户的支付体验呢?答案很简单,就是竞争。微信支付让支付宝认识到,如果支付宝加了开屏广告,恐怕线下扫码支付的份额就要全交代了。 声明:以上关于支付宝的动机纯属我个人的猜测(即基于已有公开信息作出的合理推测),仅限本文讨论,请勿传播,不负法律责任。 最后,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世间不再有开屏广告!

October 25,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