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SIM 卡设置 PIN 码,降低手机失窃带来的额外风险

今天上午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一部手机失窃引发的惊心动魄的战争》, 主要讲的是作者的老婆手机被偷,由此引发手机卡被盗用的悲剧(财产损失)。有兴趣的或者手机关联了巨款的或者信用额度较高的用户一定要认真看一遍。 作者(信息安全老骆驼,公众号:知非姑姑)最后总结道: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对方有几点还是让我比较服的: 全程用的都是正常的业务操作,只是把各个机构的“弱验证”的相关业务链接起来,形成巨大的破坏; 应该是使用了技术手段通过的人脸验证,用图片处理技术来绕过活体人脸识别验证;团队分工协作能力太强,在处理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已经用了最快的速度,但总还是晚一步; 注重隐蔽,留好后路,包括删掉我云闪付上的一些卡来防止我查明细,通过新建账号的方式,如果我没发现,贸然去解冻银行卡,后续还有第二波的攻击; 包括赶在我补卡后改服务密码前,设置了呼叫转移。 突然想到自己的手机如果被偷,应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即使无法破解我的 FaceID,犯罪团伙仍然可以第一时间把 SIM 卡拿出来,就可以接收各种验证短信,很多服务和银行卡就直接凉凉了…… 为了降低手机 SIM 卡被盗用的风险,我们可以给 SIM 卡设置 PIN 码。设置方法很简单,iOS 设置方法如下: 打开 设置 -> 蜂窝网络 -> SIM 卡 PIN 码,然后点击开关即可。 注意默认的 PIN 码是 1234,但你可以设置 6 位数字的 PIN 码。 安卓一般是这样的(以三星手机为例):设置 -> 生物识别和安全性 -> 其他安全设置 -> 设置 SIM 卡锁 界面是这样的: 注意事项: SIM 卡的 PIN 码输错 3 次 SIM 卡就会被锁,只能再输入 PUK 码才能解锁(在你办理手机卡时会有),如果遗忘了就找运营商的客服; 最稳妥的还是到运营商服务点办理换卡; 设置 PIN 码后,手机关机重启或 SIM 卡换手机时,要先输入PIN码(三次机会); 如果设置 SIM 卡密码后,手机一直没关机,SIM 卡也没移走,重新点亮屏幕时不需要输入 SIM 卡 PIN 码; 如果您给两张卡分别都设了密码,开机时两张卡都会要求输入的; 也就是说,设置后唯一的麻烦就是手机重启或者换手机时需要输入一下 PIN 码,一直保持开机则无需输入。 ...

October 9, 2020

实用手机设计指南

前年年底 iPhone X 发布的时候,我就打算写篇博客从普通用户的角度吐槽一下时下的手机设计,但转念一想,国内的手机厂商们肯定会纷纷效仿,到时候槽点更多,喷起来更爽,于是一憋就憋了快两年(其实根本原因是懒)。 今年年初的时候,在 V2EX 上看到一篇帖子,甚合我意,当时就截了图,准备开喷,结果又因为懒癌发作,拖延至今。前几天刚好 iPhone 11 发布,感觉我的话题又丰富了许多,所以今天,我决心要把这个坑给填了。 首先我要声明我的“手机观”,即手机是一种工具,不是艺术品,也不是奢侈品,更不是装饰品,跟锤子一样,是一种工具,一种让我的生活更加便捷的工具。我知道我这种观点很多人不会赞同,但没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告诉手机厂商们如何设计一款实用的手机,而不是一款畅销的手机。 这三年来手机最大的变化就是屏幕,大家都在拼屏占比。虽然小米 MIX 不是第一款“全面屏”概念的手机,但这一波确实是 Mix 带起来的节奏。本来 MIX 系列作为小米的量产概念机,给极客们尝尝鲜就好,结果是一发不可收拾。手机厂商们一看“全面屏”概念这么香,立马像一群苍蝇一样一拥而上(当时主流厂商除了三星)。刘海屏、水滴屏、鼻孔屏、通过弹出式摄像头实现的“真全面屏”,争相斗艳,各显奇葩。 问题是全面屏为了极致的屏占比带来了很多问题,牺牲了前置摄像头,牺牲了听筒,牺牲了传感器,牺牲了导航栏/Touch ID,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比如当时的小米 Mix 在视频聊天的时候就得把屏幕倒过来。有些设计大大提升了成本,并且同时提升了故障率,比如 OV 的弹出式摄像头设计。 然而手机厂商才不管这些,他们要的是卖得更多,因为愚蠢的消费者们更愿意为炫酷的全面屏买单,而不是实用性买单。卖的更多才能有钱去研发屏占比更大更炫酷的手机,然后才会有更多的愚蠢的消费者们买单。 顺便说一下三星的曲面屏,用了一年的 Note 9(因为太喜欢 Note 8,所以我成了最早预订 Note 9 的那批用户),给我的感受是,虽然看得爽了,但不带套非常容易误触(我不喜欢戴套),尤其是玩王者荣耀的时候,我的左手食指经常误触到小地图,导致屏幕乱飞,非常影响玩游戏的心情。 其次是摄像头。此次 iPhone 11 发布,背面的浴霸被网友喷成了狗,没办法,本来正面就丑,现在背面不甘示弱,当然也有可能是不甘寂寞,跟着一起丑,被喷也是正常的。其他厂商的设计好一点,没那么难看,但趋势都一样,孔越来越多。 PS:顺便说个题外话,苹果这次没有上 5G 说明还是对用户负责的。我个人认为 5G 两三年内不会有什么前途,所以现在买手机无需考虑 5G,太鸡肋。 很多用户追求手机拍照质量,可以理解,但手机毕竟是手机,拍照并不是最重要的功能,更何况大多数拍照片的都是用的前置摄像头,所以没必要在背面挖那么多孔(退一步讲,即使挖也不能挖这么丑啊!)。我的建议是可以花些力气搞一搞拍照,但没必要花那么大力气,毕竟所有厂商的研发资金都是有限的。对摄影真有追求的,应该去用单反,而不是用手机。 再说个极端的例子。华为 P30 所谓的“拍月亮”,经网友严格测试,发现原来用的是一种高级的 P 图技术,这种做法就是完全走了邪路,入了魔道,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上知乎搜索相关的话题。 最后来说一说手机外壳的材质。现在主流的材质就是玻璃、金属、陶瓷(小米旗舰机型用得比较多),极少有旗舰机用塑料。我认为塑料才是手机外壳的最优解。作为一款每天都要使用的消费电子产品,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就要换新,塑料再适合不过。 用玻璃,容易摔碎,一碎就要大出血;用金属,冬天冰手,夏天烫手,春秋滑手(手干的时候,感觉我的 iPhone 7 随时都会滑出去),还有点重,并且对信号还有负面影响;用陶瓷更坑,对于厂商来说良品率低成本高,对于用户来说跟玻璃一样容易碎(所以除了小米也没几家用的)。所以这三种材质,都不适合做手机外壳。 相比之下,塑料的优点就很明显了,质量够轻,韧性够强,冬暖夏凉,优秀的工艺能让塑料的触感不逊于前三者,比如当年诺基亚的 Lumia 系列。唯一的缺点就是让消费者感觉廉价,厂商们就很难忽悠钱了。对于商业来讲,这确实是硬伤,因为愚蠢的用户们从来只是看价格,而不是看价值。 其他材质如皮革、竹子、木头等由于非主流这里就不说了(话说我一直觉得 ThinkPad 用的碳纤维材质很不错,虽然成本略高,但手机也用不了多少啊,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目前还没有厂商推出)。 以上就是我对现在手机设计的一些看法,简单总结一下我提出的三个建议: 不要为了极致的屏占比牺牲其他硬件; 不要为了极致的拍照把背面搞成马蜂窝; 不要为了卖高价而舍弃最适合的材质。 符合这三点的手机才是真正为用户考虑的手机。 ...

September 18, 2019